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中国人最早接触巧克力,竟然是因为此物有催
中国人最早接触巧克力,竟然是因为此物有催
北京酒渣鼻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巧克力,食品,而且,还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不良作用也有,就是热量太高,不宜多食,儿童吃了不太好消化,其它则无。
人类与巧克力的甜蜜故事开始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还要早千年。科学家在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出土的一个有年历史的玛雅陶瓶中,发现了可可的残余物。在此之前,人们发现的最早的巧克力消费的考古证据属于公元年。
年巧克力到了法国,是作为药品引进的。因为法国传教士的缘故,很快康熙也知道了巧克力,不过,那时它的名字不是英文音译,而是“绰科拉”。
那么,康熙为何对巧克力有了兴趣?
他真的以为巧克力就是药。康熙这个皇帝很有点意思,看着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只仅限于自己的接受,他不主张推广,这一点颇让人玩味,似乎不愿看到老百姓知道更先进的东西,这又何尝不是整个清廷的作风。不过,相对于其他皇帝而言,至少康熙还会去接触、尝试新的玩意,后来的皇帝则是有多远躲多远。
康熙得过疟疾,这病在古时是会要人命的。年后,青蒿素治疟疾才被中国科学家发掘出来。正在御医焦急之际,传教士献药,虽然,那时国人对西洋药还是相当排斥,但当务之急,是要治好皇帝的疾患,御医找人试药后,就让康熙服用,还真管用,它就是奎宁。经过此事之后,康熙对西洋药有了兴致,不一日就交代任务,他要绰科拉(巧克力)。
话说,巧克力传到法国后风靡一时,一度还被宫廷用为催情药,巴黎医学院还就此做了研究,认为:每日只要喝上两杯,效果比肉汤都要厉害,可以长时间保持旺盛的体力。当时的康熙没少和法国传教士接触,自然也听说巧克力的大名,有如此神奇“药效”的东西,康熙自然不想错过,所以,就直接下旨让人去找。
康熙时期,来华的法国传教士更多了。或许是为了以解乡思,或许是生活所需,传教士们携带着西方挂面、洋鸡和洋鸭、巧克力等食物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于是,办事的人就去问传教士要巧克力,同时,也细细打听了一番巧克力的服用方法。最原始的巧克力很是油腻,后来才添加了各种“辅料”。传到英国后,有人仿制英国下午茶的方法,将其跟牛奶与糖混合。
看看现在的巧克力,配料表里也是少不了牛奶和糖。而传教士所带来的巧克力,配料很特别,有三种可以中国找到,肉桂、秦艽和白糖,另五种现在很难考证是何物了。若要“服用”巧克力,就要先煮一罐白糖水,再放进巧克力,搅匀了即可。看出点什么没有?需要以糖拌服,巧克力很苦的。
在人们的意识中,只要是有“苦”味的,都会不知觉和药沾边,西洋人也不例外。本来,土著人只是将巧克力当饮料喝,但传入欧洲后,它就是药的身份,后来,才被冠以健康食品。
那么,康熙对巧克力的评价如何呢?
据说,当时和巧克力一块呈上的还有近千字的产品详情,康熙倒是耐心的从头扫到尾,只是通篇不见谈及“药效”啊:“朕听说绰科拉有奇特疗效,比如让人兴奋等,怎么这里不见提起呢,它究竟能治啥病?”
关于巧克力的研究很多,比如:它的止泻功能,它的降血压功能。的确是有,但是,没有一定的量,这个作用也无法达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红枣含有铁元素,印象中就是可以补血,但是,真相却是,红枣中的铁元素含量并不高,而且,人体吸收欠佳。并且,还有一点更打击人,鲜枣营养价值远超过风干的大红枣。
当然,办事的人也很实诚,就告诉康熙皇帝:“这就和咱家的广东凉茶相仿,当茶喝,可以帮助消化,老少咸宜。”康熙看完报告,顿时没了兴致,据说,提笔在报告上写了仨字:“知道了。”康熙失去对巧克力的兴趣,一方面是他还没有适应巧克力的口感,更主要的还是它没有药效。在康熙眼中,只有可以治病的才是好东西。
康熙经历过疟疾一事,对西医有了不一般的看法,当时他的病情那么严重,若是没有传教士献药,这结果还真不好说。
康熙是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更多的是满足于自己的好奇心,他似乎不太考虑科技对社会的作用,也不鼓励他人去接触。巧克力作为一种新型饮品,本是可以早日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的,只是皇帝这种态度,还有谁敢推广呢。
再看现在,巧克力还被赋予了其他内涵,每年有两个特殊的日子,就是留给巧克力的。作为某种节日的必备“食品”,它的地位完全可以和粽子、月饼一拼。康熙老爷子会想到巧克力会有这么一天么?
咱传统医学中所说的“药食同源”,康熙还是没有搞懂,如:山楂,可入药,可零食,可煲汤,单凭有无“药效”,就嫌弃了一种进口食品,该说是康熙武断还是自满呢?
参考资料:
指点江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