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杏林壹家人bull壹周壹药热寒疟
杏林壹家人bull壹周壹药热寒疟
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疏肝解郁,退热截疟——柴胡
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
味
味辛、苦,性微寒。
功
效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炮制方法
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kg,用米醋20kg。
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kg,用鳖血12.5kg。
复方
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②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③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各家论述
《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李杲:"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根,又治疮疡癖积之在左。十二经疮药中,须用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用与连翘同。"
《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图片/网络
文字/周佩雯
编辑/唐圳婕
审核/史晓琼
终审/叶海勇
精彩回顾
就等你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启动logo和吉祥物征集活动,期待你的优秀作品!
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指南
学院(含四临)首届“书林遨游,笔下生花”最美笔记评选活动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