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警惕这种传染病与蚊子有关
警惕这种传染病与蚊子有关
近期,医院接诊了1名泰安市的发热患者。该患者于年6月28日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1℃,伴畏寒、寒战,出汗,腹泻,全身乏力、酸痛。发热持续3-4个小时后退热,伴大汗,腹泻一天多达8次。
6月28医院就诊,以“发热待查”入院并抗病毒治疗5天,效果不佳。医生建议转医院。7月3日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其曾经患疟疾病史,怀疑疟疾,经血检为“卵形疟”。诊断为“输入性卵形疟复发”。随后,医院住院治疗,5天康复出院。
经调查,该患者曾于年5月24日前往非洲赤道几内亚务工,年12月28日回国,以后未再外出。自述在赤道几内亚每年都患疟疾。
细思极恐!我们科普一下疟疾的基本知识。
疟疾(拉丁语:Malaria,俗称:打摆子、冷热病)是一种会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包括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拉丁美洲。我国80%的病例分布在云南、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和甘肃六省。其他病例大多来自于境外。每年有3亿至5亿临床病例,万乃至万人死亡。临床病例90%以上,以及多数死亡患者发生于赤道非洲。
其病原疟原虫隶属囊泡藻界,借由蚊子传播。感染疟疾后往往会引起发烧、畏寒、疲倦、呕吐和头痛,个别病例症状不典型,或仅有发热、乏力和关节疼。在严重的病例中还会引起黄疸、癫痫发作、昏迷或死亡。
传染源: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血液中原虫密度越高,配子体的密度也会越高,传播的机率也越大。
疟疾的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境内高发区或境外流行病区回国的人员,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畏寒、寒战等症状,要高度重视疟疾的可能性,主动告知境外疟疾流行区旅居史!
医务人员请谨记:从非洲和东南亚回国的发热病人,须查疟原虫。如无治疗药品,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也再次提醒从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的人员,储备足量疟疾治疗药物!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