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从疟疾抗癌到基因编辑婴儿,中国医学必须警
从疟疾抗癌到基因编辑婴儿,中国医学必须警
有人在“伦理倾销”,而我们要警惕“伦理陷阱”
撰文
王立铭
这是我讨论“疟疾抗癌”问题的第二篇长文。在上一篇发表于《赛先生》的文章“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中,我仔细分析了陈小平的演讲内容,对疟疾抗癌研究的立项依据、研究思路和临床数据提出众多疑问。这篇文章,我和你一起来分析疟疾抗癌事件背后的制度和伦理困境。
年新年前夕,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SELF格致论道论坛的一次演讲中,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陈小平研究员介绍了“疟疾抗癌”的研究,包括自己利用疟疾治疗癌症的灵感来源、生物学研究发现、和早期临床结果。特别吸引人的是,在演讲中陈小平提到,第一批接受疟原虫注射的10位晚期癌症患者,“已经有结果了”。其中五例是有效的,有两位患者“可能已经被治好了”。在演讲后,他还通过SELF格致论道论坛,公开给出了临床试验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这项”成果“虽然尚未公开发表、也没有接受学术界内部例行的同行审查程序,但却快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的背书,并迅速引爆了整个中文互联网,收获了网友们的各种赞美膜拜,更激起了无数癌症患者和家属们的美好希望。
只是在短短几天内,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