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全国疟疾日bull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
全国疟疾日bull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
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它传播快,易复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疟疾是经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一、疟疾的流行病学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其次为温带。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其它地区发病以夏秋季较多。目前全球约有93个国家27亿人居住在疟疾流行区。疟疾曾在我国大面积流行,经过多年防治,特别自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全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持续下降,至年,全国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仅为3例。但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旅游以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境外感染输入到国内的疟疾疫情居高不下。年全国报告的疟疾病例中98%以上为境外输入病例。
二、疟疾的病原学
疟疾的病原体为疟原虫。疟原虫种类繁多,可感染人类的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和在蚊体内两个阶段。
三、疟疾的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血液中原虫密度越高,配子体的密度也会越高,传播的机率也越大。
四、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雌性按蚊,经叮咬人体传播。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种疟疾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五、疟疾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间日疟和卵形疟为13~15天,恶性疟为7~12天,三日疟为24~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输血感染潜伏期为7~10天。经母婴传播的疟疾较常于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发病。
典型症状为突发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寒战持续约20分钟至1小时,自然停止,随后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伴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发热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随后开始大量出汗,遍及全身,体温骤降,持续时间约30分钟至1小时。
2.间歇期:患者感觉舒适,但常感乏力、口干、十分困倦,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各种疟疾的两次发作之间都有一定的间歇期。病程早期的间歇期可不规则,但经数次发作后即逐渐变得规则。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恶性疟为36~48小时。
脑型疟主要是恶性疟的严重临床类型,也偶见于重度感染的间日疟。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恶性疟患者于短期内发生大量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破坏,大量血红蛋白尿可导致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
再燃是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的,四种疟疾都有发生再燃的可能。多见于病愈后的14周,可多次出现。复发是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多见于病愈后的3~6个月。
六、疟疾的治疗
首先是基础治疗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
在疟疾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抗疟原虫治疗。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根据诊断是否为恶性疟疾,血液中疟原虫密度大小,病情轻重,是否来自耐药流行区、当地疟原虫的耐药类型,当地药物的可及性来选择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青蒿素衍生物与另一种有效抗疟疾药物的联合方案,这是目前最有效,并且可以避免疟原虫产生耐药性的方法。
对怀疑感染了疟疾的患者,医院医院感染科就诊,及时诊断和治疗。
七、疟疾的预防
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根治疟疾现症患者及带疟原虫者。主要是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个人防护可应用驱虫剂或蚊帐等。疫苗接种与药物干预相结合将有望大大降低疟疾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由于疟原虫抗原的多样性,给疫苗研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研制的疫苗在非洲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显示对儿童和婴幼儿有部分保护作用。化学药物预防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措施。
由于输入性疟疾病例所占比重在升高,已经成为我国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构成严重威胁,故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成为关键。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可分为4个关键环节:外出前重点人群的宣教、在境外疟疾流行地区的防护、回国后病例的及时发现和诊治、在输入地防止继发传播。应针对每一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李兴海,医院感染一科责任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共党员,辽宁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健康教育专家库专家。从事传染专业22年,成功申报两项局科研课题,先后发表10余篇国家级论文。作为院公共卫生应急的骨干,参加了“非典”、“甲流”、“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症”、“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曾于首都医院进修学习。曾获得“辽宁省科教文卫系统职业道德标兵”、“沈阳市白求恩杯服务标兵”、“沈阳市微笑之星”、沈阳市卫计委及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专业特长:主治各种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病,肝癌和其他各种非传染性肝病,对各种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危重症、肝硬化并发症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对其它传染病,尤其是小儿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着丰富经验。
来源:医院
真诚感谢医院
北国网健康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辽宁最权威的新闻综合性网站。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