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我是熊猫血,我有义务转发稀有血型知识科
我是熊猫血,我有义务转发稀有血型知识科
我是熊猫血,我有义务转发稀有血型知识科普
血液里面有什么?#稀有血型微知识#
红细胞(血红蛋白):携带氧气O2-CO2交换,输送氧气、输出二氧化碳。生命周期:天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部队”,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者进入体内,它们就会发起攻击,将敌人消灭。生命周期:8-14天
血小板:血小板的个子虽小,但作用却很大,当人体出血时,它们会抱成一团变成一个“塞子”塞住出血的漏洞,起到止血的作用。生命周期:7-11天
血浆:血浆中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人体靠它来维持机体内部的稳定。
-03-30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如何保护血液健康(之四)#稀有血型微知识#
何谓血液“变质”?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内血细胞的分化、增殖都受到特定机制的调控,一旦这种调控“失灵”,造血系统将发生严重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等,此时的血液,已经“变质”。
血液“变质”有什么征兆?
血液“变质”,最可怕的莫过于白血病,以下是白血病的一些常见表现:
1.骨头痛。白血病会使骨髓膨胀,骨膜受到拉伸,从而引起疼痛,常被误认为是关节炎。
2.发烧。发烧不规则,时而高烧,时而低烧。发高烧时,用抗生素无法控制。
3.容易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皮肤常出现淤斑,并逐渐加重。
4.贫血、精神萎靡、胃口不好。
5.淋巴结增多增大,通常发生于颈部、腋窝部,一般不会觉得疼痛或压痛。
怎样预防血液“变质”?首先,不要过多地接触X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偶尔的X线检查,射线量较小,基本上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其次,不要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或滥用。最后,要减少苯的接触,从事以苯为化工原料生产的工人一定要注意加强劳动保护。家庭装修时尽量简单,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建材,以避免甲醛、氡气等诱发白血病。
-04-03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如何保护血液健康(之三)#稀有血型微知识#
血液如何“变稠”?
当人体发高烧、剧烈呕吐、腹泻、中暑时,由于体内的水分大量丢失,血液就会变稠。而衰老、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血脂、血糖等正常血液中都含有的成分逐渐超标,也会令我们的血液越来越“稠”。
血液“变稠”有什么危害?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全身的血液灌注,造成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有可能危及生命;二是导致血脂异常,血黏度升高,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造成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血液的这些变化,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到生命。
怎样预防血液“变稠”?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成年人每天要喝~毫升水(包含食物中的水分)。一旦发生高烧、剧烈呕吐、腹泻、中暑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喝些淡盐水。中老年人睡前和晨起时喝杯温开水,对预防血液变稠有一定作用。然后,要适当运动。运动能改变血液中化学成分,有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减少胆固醇阻塞血管。其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研究证明,压力会引起脂质代谢的异常,引发血栓。人们在精神紧张时,血胆固醇会急剧上升,而怒气会刺激人体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跳过速,血压上升。
-04-02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如何保护血液健康(之二)#稀有血型微知识#
血液为何会“变脏”?
血液处在环境污染、各种细菌病毒以及我们自身代谢废物的重重“包围”之中,如果这些侵害突破了我们机体的免疫“防线”或者累积过多,便会造成血液成分的改变。通俗的说,就是血液“变脏”。
血液“变脏”有什么害处?
工业污染物如重金属、苯、甲醛、氟等进入人体,可引起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氟中毒等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侵袭,还会引起肝炎、痢疾、艾滋病、疟疾、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肆虐。血液不再“纯净”,必将引发全身性疾病的滋长。
怎样预防血液“变脏”?
首先,要减少血液的“暴露”。这包括远离毒品(共用针头)、不到非法采血点卖血。其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防治寄生虫病的前提。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生食瓜果蔬菜要反复清洗,生熟食品要分开,火锅里的菜品一定要熟透了再吃,不吃或尽量少吃生的、半生的海鲜、肉类。最后,利用蔬果排污。胡萝卜蕴藏有大量果胶,可与重金属汞结合,生成新物质排出体外;大蒜的特殊成分可使体内的铅浓度下降;青绿色蔬菜富含碱性成分,可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毒素重新溶解,随尿液排出,被誉为体内的最佳“清洁剂”;海带富含胶质,可促使侵入血液的放射性物质从尿中排泄;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血管的“清道夫”,可预防血栓形成;木瓜富含蛋白酶,可分解体内的废物和积累的脂肪,又除污染又可减肥。
-04-01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如何保护血液健康(之一)#稀有血型微知识#
血液“变稀”指的是什么?
很多人误认为贫血是血液“变少”的结果。其实,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容量的减少。通俗的说,贫血不是血液“变少”,而是“变稀”。统计显示,我国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在儿童和妇女中这一比例更高。
血液“变稀”有什么表现?
疲乏、困倦无力是贫血最早期的症状,以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同时,神经系统还会出现头疼、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怎样预防血液“变稀”?
预防贫血,合理膳食是最基本、简单的方法。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蛋类、黄豆及豆制品等,并尽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当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时,医院检查治疗。
热天大量出汗时,不要喝大量的白开水,而应喝些淡盐水,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是红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饮食中以动物肝脏和瘦肉中含量较多。绿叶蔬菜等也含有叶酸,但应注意烹调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可预防缺铁性贫血。食物中铁质含量最高的是内脏(如肝和腰子)、牛肉、鸡肉、海鲜、深绿叶蔬菜等。
-03-31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抗体究竟是什么?#稀有血型微知识#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人发现机体受外来抗原物质刺激后,能产生一种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体。
年,有人用电泳法将人的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甲种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不久又证明了抗体存在于丙种球蛋白中,长期以来丙种球蛋白就成为抗体的代名词。但以后又发现部分乙种球蛋白亦具有抗体功能。因此,把具有抗体活性及抗体分子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人类免疫球蛋白命名会议上,把抗体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以后又发现了免疫球蛋白D和免疫球蛋白E,共有五类免疫球蛋白,而每一类免疫球蛋白又有许多亚型。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中和它们所释放的毒素或清除某些自身抗原,使机体保持正常平衡,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对人体可造成危害。
抗体效价为什么表示为1:2、1:4、1:8这样成倍增长的形式?
这是因为实验时,将处理后的血清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稀释度分别为2、4、8、16、32、64、、、、,所以化验单上就出现了成倍的比例形式。抗体效价值迅速大量增加,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即指抗体的作用效率增加。
-03-29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
抗体究竟是什么?#稀有血型微知识#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人发现机体受外来抗原物质刺激后,能产生一种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体。
年,有人用电泳法将人的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甲种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不久又证明了抗体存在于丙种球蛋白中,长期以来丙种球蛋白就成为抗体的代名词。但以后又发现部分乙种球蛋白亦具有抗体功能。因此,把具有抗体活性及抗体分子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人类免疫球蛋白命名会议上,把抗体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以后又发现了免疫球蛋白D和免疫球蛋白E,共有五类免疫球蛋白,而每一类免疫球蛋白又有许多亚型。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中和它们所释放的毒素或清除某些自身抗原,使机体保持正常平衡,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对人体可造成危害。
抗体效价为什么表示为1:2、1:4、1:8这样成倍增长的形式?
这是因为实验时,将处理后的血清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稀释度分别为2、4、8、16、32、64、、、、,所以化验单上就出现了成倍的比例形式。抗体效价值迅速大量增加,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即指抗体的作用效率增加。
-03-29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
成分输血能提高输血安全性#稀有血型微知识#
成分输血,即搞清自己需要的是血液中的哪一部分,缺什么输什么。输成分血有以下好处:
1.对病情需要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3.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长期的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可以保存1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在22℃震荡箱内保存3~5天随时可用。
4.一血多用,节省血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
5.减少输血传染病。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血病、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制品中,大多数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
亲属间输血并不安全
有人认为病人输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上并非如此。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并发移植抗宿主病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其发病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供血者体内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主要发生在输血后1周左右,表现为献血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血者的器官组织,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严重、恶心、腹泻和皮肤黏膜出现大面积皮疹或大泡,死亡率高达90%,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因此,病人的输血治疗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亲属献血后由可由血液中心调剂使用。
-03-28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
中国人群的民族组成与血型遗传特点#稀有血型微知识#
中国人群主要分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占99.2%,其特征皆为黄种人。高加索人种占0.8%,主要为白种人。
主要民族,汉族,人口11亿人,占中国人口91.6%。少数民族,55个,1.2亿人口,占中国总人中8.4%。在中国的所有的省市区中,除了新疆和西藏外,各地的第一大民族均为汉族(内蒙的汉族人口占85%,广西和宁夏的汉族人口也超过了50%),总人口达11亿。这11亿汉族人,按照我国学者的划分,可分为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两大类。北方汉族种族上属于远东人种,南方汉族属于南亚人种与远东人种的过度种族。从MN血型系统来看,北方是M型,南方是N型。从ABo系统来看,比较混杂,尤其是城市。长江以北各地A型血为多,长江以南B型血占多数,主要是汉化的血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具有越往东,B型血越多。而沿长江向西,则B型血比例逐渐减少,O型血比例逐渐增多。而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省,O型血比例则最高,且这几省也最俱南亚人种特点。
-03-27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
似有似无的D抗原#稀有血型微知识#
人类血型的复杂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Rh血型中的D抗原就有7种之多。通常所说的Rh阴性血是指该人红细胞中的7种D抗原全部缺失,然而也有部分人具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有的人D抗原存在变异的情况,其D抗原反应测定介于阴性与阳性之间,这样的血型称为“弱D型”。弱D型的出现使得临床输血更为复杂。这样的人需要一分为二对待,若需要输血,因其缺乏部分D抗原,必须输用Rh阴性血,避免产生抗体;但如果作为献血者,由于他的血液中仍旧具有少量D抗原,因而只能当做Rh阳性血使用。如上面提到的新生儿换血,是不能使用这种血液的。
-03-26中国稀有血型联盟
:
Rh血型的分部#稀有血型微知识#
据相关统计,白种人中Rh阴性血型约占15%。在我国各族人群中,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Rh阳性者约占99.7%,Rh阴性者只占0.3%左右。因此,我国人口基数大,稀有血型群体相对偏小是稀有血型相关问题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有些民族的人群中,Rh阴性者较多,如:蒙古族约为1%,维吾尔族约为5%,塔塔尔族约为15.8%,苗族为12.3%,布依族和乌孜别克族为8.7%。在这些民族聚居的地区,Rh血型的问题应受到特别重视。
中国稀有血型联盟一直致力于稀有血型患者的救助,近年来也更加重视对稀有血型科普知识的正面宣传,成立了联盟科普部。希望看到科普知识的你继续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伍德灯检查一次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