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欲征服非洲,必先攻克疟疾
欲征服非洲,必先攻克疟疾
公元5世纪,就在罗马帝国不断扩大版图的时候,疟疾毫无征兆的袭来,让强盛的罗马帝国每天失去数千人的生命,近半数的居民死于疟疾。
欧洲殖民者为何先征服万里之外的美洲,而非一片地中海之隔的非洲?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疟疾对入侵者的强大杀伤力。其掠夺生命的速度,犹如“死神的镰刀”。
时至今日,非洲仍然倍受疟疾的威胁。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们一旦感染了这种疾病,首先会发冷、打寒战,接着高烧、说胡话、神志不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
在中国南方,特别是气候潮湿的地区曾经有很多人得这种病,那时候,人们对此毫无办法,只得坐以待毙。
攻疟的倚天剑——奎宁
相传,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某位印第安人有一次患上了疟疾,全身发热口渴难当,他爬到一口小池塘边,喝了许多凉水,顿觉病情减轻。
他发现这个池塘里的水竟是苦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池塘旁边生长着许多金鸡纳树,其中有些倒在水中,那苦味正是树皮的浸出汁液!
从此以后,当地的印第安人遇到疟疾时,就会用这种含苦味的树皮来进行自我医治。由于屡试屡效,被当地土著视作神药,世代相传。
其实,“金鸡纳”原来是伯爵夫人的名字。大约在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伯爵夫人患上了一种奇怪的发热病(疟疾),秘鲁的印第安人送来一种由树皮磨成的粉末,她服用后奇迹般地康复了,伯爵夫人便将这种树引入欧洲。为纪念伯爵夫人,瑞典博物学家用伯爵夫人的名字正式命名这种树,即金鸡纳树。
从此,金鸡纳树名声大振,身价百倍。当然,这一重大发现也引起了各地医学界的极大兴趣,许多科学家都特地跑到美洲来进行考察和研究。
这个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了欧洲。欧洲人闻此十分震惊,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把金鸡纳树弄到手。几经周折以后,他们终于如愿以偿。
此时,西班牙当局意识到该药的巨大经济价值,便想要将种植金鸡纳树的买卖垄断起来。可是还没等禁令出台,英国人捷足先登,将一批金鸡纳树种子偷偷地运了出来,并且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地建立起种植园。
也许是这里的自然条件太适合金鸡纳树的生长,不久后就蓬勃发展起来,很快成为全世界金鸡纳树的主产区。而厄瓜多尔这个原产地的身份,却逐渐被人淡忘了。
年冬,康熙皇帝颁旨,让在广东传教的两位神父连夜返京。快到紫禁城时,神父发现皇帝的侍卫和在京神父,早已在距离紫禁城好几里地的位置等待他们了。原来是康熙皇帝病了——冷时如入冰窖,热时似进烤炉,御医用药后,仍高烧不退。
此前四年,国王路易十四派五位传教士前往中国,有两人在康熙身边当教师,他们对康熙说:“这病不过如此,只是疟疾罢了,服用西药金鸡纳霜(奎宁)即可痊愈。这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染,以前在法国,每到夏季,国王就让医疗机构把药分发给穷人,以免造成瘟疫。”
康熙却不信,天下间哪有这种药?传教士告诉康熙:“有一种树叫金鸡纳树,树皮中可提制出一种,白色结晶,味苦,因此叫金鸡纳霜,是疟疾克星。皇上真有福气,正在广东传教的两位传教士刚刚收到从法国寄来的整整一斤金鸡纳霜。”皇帝听后即刻颁旨,命令两位神父将药带入京城。
而后,皇帝不顾御医的反对,把金鸡纳霜拿来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高烧终于退了。康熙皇帝向传教士们祝贺金鸡纳霜成功引进中国,传教士们虔诚地说,这一切都归功于上帝,是上帝对中国皇帝的恩宠。康熙遂颁旨,即日起,允许西方传教士在北京传教,金鸡纳也从此被尊奉为"圣药"。
到了年,一位法国医生在金鸡纳树皮中提纯出了有效抗疟成分——奎宁,人类找到了一只“战疟”的倚天剑。
一战中的意外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疟疾传染造成死亡的非战斗减员数量远高于战争减员。奎宁成了最紧俏的战争物资。美国先下手为强,从海上封锁了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切断了奎宁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供应。
德国的奎宁供应被切断,从而被迫开始研制奎宁的替代物或简化化合物。年,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研制出一个结构简化但药效依然很好的奎宁替代物--氯喹。之后,氯喹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此时,美国人也发现了一款药物阿的平,同样能够治疗疟疾。阿的平是由一种黄色染料提取物合成的,服用后尿液呈橘黄色,而且皮肤黄染,像是黄疸。
加之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东京著名策反广播东京玫瑰的煽风点火,说该药物会破坏男性生殖系统,削弱男性性能力,于是阿的平的使用遭到了美国大兵的强烈反对。事实上阿的平的抗疟功效也远逊于氯喹。
二战中的序曲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奎宁的主产区印度尼西亚被日本人控制了。加之得不到德国生产的氯喹,在北非和南太平洋岛屿上作战的美国士兵受到疟疾的沉重打击,美国政府极为紧张。
就在这时,北非的美军从被俘的德国士兵身上搜到一种白色药片,经检验分析才得知,这正是德国人保密多时的“抗疟神药”——氯喹。同样剂量的氯喹,疗效是奎宁的10倍,而且副作用小。
美国人迅速合成出这一“神药”,倚仗着本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医疗水平,在二战期间生产了数以吨计的氯喹,其对战争的作用甚至超过很多武器。随着氯喹迅速普及,全球疟疾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宣布消灭了疟疾。
越战中的无奈
年5月,美国派遣军队进驻越南,越南战争爆发。交战中的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是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大量装备氯喹的美军发现他们的神药居然对产生了抗药性的疟疾无计可施。
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如果说氯喹是孩子的话,那奎宁就是父亲。此时,年轻力壮的氯喹突然不灵了。但是作为有着近年历史的奎宁依然老而弥坚,但是奎宁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