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青蒿菊科蒿属植物

青蒿菊科蒿属植物



青蒿(Artemisiacarvifolia)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线。叶子互生,茎中部的叶子二回羽状分裂,线形小裂片。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

Artemisiacarvifolia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abrotanine,C21H22N2O)及苦味素等。入药,但非中药“青蒿”之正品。

中药“青蒿”之正品,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蕾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晒干。古名“菣”(qìn)。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青蒿茎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至8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产于重庆酉阳,其青蒿生产种植技术已通过国家GAP认证,酉阳青蒿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化学成分

编辑

青蒿内含化学成分如下:

倍半萜类内酯类:青蒿素系列化合物,如青蒿素,青蒿甲、乙,青蒿内酯等。

黄酮类:山柰黄素(山柰酚)、槲皮黄素。

理化鉴别

编辑

1.异羟肟酸铁反应:取青蒿样品10mg溶于1ml甲醇中,加入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4~5滴,在水浴上加热至沸,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至酸性,然后加入1%三氯化铁溶液1~2滴,溶液即呈紫色。(检查青蒿内酯类化合物)

2.薄层层析取青蒿素对照品,以石油醚(60~90℃)-丙酮-冰醋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15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含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85℃加热10~20分钟至斑点清晰,样品与对照品溶液应显青蒿素的清晰斑点。

主要价值

药材概述:青蒿;

1.《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

2.《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1.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2.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斤,用活鳖个取血)。

3.南方也多做成面食,俗称“蒿团”

药理作用

1、抗血吸虫:杀灭作用;花枝睾吸虫。

2、促免疫作用:可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促进机体细胞的免疫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青蒿水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皮肤癣有杀灭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青蒿素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

功能主治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剂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药方选录

1.治疗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2.治疗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份.同豆豉捣作饼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3.治疗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4.治疗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如常酿酒饮.(《本草纲目》)

5.治疗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6.治疗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7.治疗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8.治疗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9.治疗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10.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11、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圆)

12.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13.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14.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5.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16.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17.治金疮扑损:

①青蒿捣封之。

②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肘后方》)

营养知识

:脾胃虚寒者慎服。

: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芬芳清冽,透内内外

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青蒿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该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

青蒿素

:青蒿素

:Artemisinin

:黄花蒿素、黄蒿素

:Arteannuin、Artemisinine、Qinghaosu分子式:C15H22O5

:.33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水煎后分解)

:重庆酉阳

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3]

青篙素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4小时后下降一半,72小时血中仅含微量。它在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含量较多。该品为脂溶性物质,故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体内代谢很快,代谢物的结构和性质还不清楚。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由于代谢与排泄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故复发率较高。青篙素衍生物青篙酯,T1/2为0.5小时,故应反复给药。

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成人常用量:

(1)控制疟疾症状(包括间日疟与耐氯喹恶性疟),口服,首次1克,6-8小时后0.5克,第2、3日各0.5克;直肠给药,首次0.6克,4小时后0.6克,第2、3日各0.4克。

(2)恶性脑型疟,肌内注射,首剂0.6克,第2、3日各肌注0.15克。

(3)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盘状红斑狼疮,第1个月每次口服0.1克,一日2次;第2个月每次0.1克,每日3次;第3个月每次0.1克,每日4次。

肌肉注射,首次剂量0.2克,6-8小时以后给药0.1克,第二,第三日各肌肉注射0.1克,总量0.5克.重症第4日再给0.1克,或连用3日,每日0.3克,总量0.9克.小儿每公斤体重15毫克,分3日肌肉注射。口服,首次剂量1克,6-8小时以后再服0.5克,第2,3日各服0.5克,三日一疗程,总量2.5克.小儿每公斤体重15毫克,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注射部位疼痛,硬块.

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均可获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现蚁走感,半个月后逐渐减轻,月余后一般情况改善。

妊娠早期慎用。

个别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轻度皮疹。少数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可自行恢复.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不严重。水混悬剂对注射部位有轻度刺激。

相互作用:

1.该品必须与伯氨喹合用根治间日疟。

2.与甲氧苄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减少复燃或复发。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单方青蒿素的使用容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

青蒿性味苦寒,但不伤脾胃。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宣化湿热的功效。

青蒿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还能帮助排汗。所以,夏日将青蒿水煎液作为清凉饮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药。

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右图是中华民国24年出版的第四集,第五章是疟疾,介绍了青蒿治疗疟疾的一些内容。

青蒿历史

编辑

青蒿古名“菣”(qìn),意为“治疗疟疾之草”。

自古以来,中国各地中医草医使用数种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药。但从年出版李时珍《本草纲目》至年的近年的历史中,青蒿(又名香蒿,拉丁学名ArtemisiaapiaceaHance)一直被尊为正品,稳居‘太子’之位。其它均为赘品(假药)。

在中医药千年的历史中,现今大名鼎鼎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拉丁学名ArtemisiaannuaL.)连假药资格都没有,因为它的苦味较大,很难当成青蒿(香蒿)来卖钱。老百姓只是用它来薰薰蚊子而已。公元年,黄花蒿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取代了青蒿的‘太子’的地位,一举成名天下知。

要说臭蒿“狸猫换太子”一事,就要追溯到20世纪下叶。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五月,应南越吴廷琰政府要求,美国肯尼迪总统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标志着越战的开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和中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全力以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战逐步升级,越打越烈。

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质金钱支援越南北方政府以外,中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秘密入越参战。身上没有任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解放军战士身着越南人民军的黄绿色军装,头戴胡志明帽,在越南的丛林中周旋。战士们纷纷感染疟疾,其中恶性疟疾死亡率极高,极大地影响战斗力。但是当时抗疟特效药氯喹已经产生抗药性,医护人员对战斗人员大量减员一筹莫展,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对此十分







































西安白癜风医院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by/14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