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李铁红临床上常见的四大类型寒热

李铁红临床上常见的四大类型寒热



 

 寒热辨证,是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两个纲领。临床上常见有四大类型寒热:

  一,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其原因是由于外邪侵袭体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去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二,但寒不热:疾病过程中,病人只觉怕冷而不感觉到发热,即为但寒不热。新病恶寒,多属外感表证。久病畏寒,多属阳气亏虚证。

  三,但热不寒:病人但感发热而不怕冷。根据热势的轻重,时间,特点,主要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壮热:热势壮盛,持续不退,但恶热而不恶寒。多是外邪化热入里,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阳盛于内,蒸达于外,故热势鸱张。属里热实证。多见于外热病极其阶段。

  2,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如潮水之来而有定时,称为潮热。

  日晡潮热:以日晡(下午3一5时)特别热,腹胀便秘为特征。是邪热入里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属里热实证,又称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以午后特别热,身热不扬为特征。是湿热邪气困遏中焦所致。因午后阳气入内与湿热相合,致热甚于午后,湿邪重着,热难透达,致湿遏热伏,故身热不扬,属湿温病。

  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低热,五心烦热为特征。是阴液亏损,虚阳偏亢所致。因午后阳气入内,蒸于阴份之故,属里虚热症。若阴虚潮热有热气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则称骨蒸潮热。

  3,微热:即轻度发热。常见于某些内伤病,或温热病的后期。为阴液亏虚,脾气虚损,或气阴不足所致。多见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气郁发热。

  四,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寒热往来无定时者,主办表半里证,是正邪交争,相持在半表半里之间,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所致。寒热往来有定时者,常见于疟疾病,是由疟邪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之故。

李铁红简介:医院大夫,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特约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多年临床经验,针药并用,擅长用辩证疗法进行整体调理,尤其擅长诊疗骨科类、心脑血管类、妇科类、儿科类、疱疹皮肤类等疾病。更多问题咨询等可以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by/14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