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盘点那些作死的科学家们
盘点那些作死的科学家们
傅立叶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热力学有深入研究,提出著名的热传导方程。
可能与他的发现有关,傅立叶认为热是世界上最好的东东:越热的地方能量越多,他的房间需要越热越好。
于是他在大热天里也紧闭门窗,还烤着火炉。
高温终于摧毁了他的健康:
傅立叶死于心力衰竭。
伽罗瓦作为史上最传奇的数学家,他的一生都很悲催。小时候他与数学老师互相看不起,惨遭留级。
中学时写出了关于五次方程代数解(史上首次引入“群”概念)的论文,寄给大数学家柯西,要求他转交法兰西科学院审查。
结果柯西没注意看,而且搞丢了。
这里插一句:法国的科学院当时似乎经常搞丢东西,尤其是这个大神柯西。
——比如同时代的阿贝尔也曾把他最重要的论文寄给柯西,也被他搞丢了。
第二年,伽罗瓦又写出三篇论文,寄给刚才说的那个傅立叶。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
傅立叶热死了,伽罗瓦的文稿再次遗失。
第三年,他又写了论文,寄给科学院院士泊松。
这一次终于有人收到了!
泊松的批示是: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哎。
……
伽罗瓦投考巴黎综合工科学校,落榜。
因为他在面试时无法容忍人类的愚蠢,用黑板刷击中了主考官的面部。
……
好不容易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伽罗瓦又在校报上抨击校长,惨遭退学。
他爹因不堪天主教而自杀,伽罗瓦只身复仇,以“企图暗杀国王罪”被捕。
获释之后他又全副武装上街示威,再次被捕。
在狱中,他爱上了一个烟花女子,出来以后找情敌决一死战。
这个情敌是据说枪法位居全国前列的枪手……
顺带说下,决战前夜,伽罗瓦已知不免,通宵记下了自己研究数学五年的所得。
据说在遗稿空白处他还写着:我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了……
伽罗瓦在天亮之前最后几个小时记下的内容,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长达几个世纪的难题,最终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抽象代数。
数十年后,他的研究成果才被世界认可,并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次日,伽罗瓦卒,享年21岁。
在被情敌击毙之后,他的朋友根据其遗嘱,将其遗稿寄给了大数学家高斯。
你猜发生了什么?
高斯依然未予理睬。
卡尔丹诺这位大神我们之前有提过,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兼流氓。
他通过占星,推算出自己将于年9月21日去世。
可是到了那天,他发现自己神完气足,岁月静好。
为了确保自己预测的准确,卡尔丹诺自杀了。
哥德尔,奥地利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他和爱因斯坦是好朋友,他证明了数论中著名的的“不完全性定理”: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统中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假。
这个定理适用范围很广,甚至在一些哲学论文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哥德尔也因此跻身一流科学家之列。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的研究有关,哥德尔总怀疑有人要害他,方法是在他的饭菜里下毒。
为了防范这一点,哥德尔只吃自己妻子做的菜。
在她妻子生病住院以后,哥德尔终于饿死了。
波丹诺夫(AlexanderBogdanov)是前苏联的物理学家,企图通过输血实现返老还童,传说还帮列宁的妹妹输过血。
这可能是我国民间“鸡血疗法”的前身。
后来波丹诺夫为自己输入了一个病号(身患疟疾及肺结核)的血,不治身亡。
瑞切特(FranzReichelt)是奥地利的一个裁缝,他自制了一件飞行伞。
为了验证它的功效,瑞切特穿着它从埃菲尔铁塔跳下,当场摔死。埃菲尔铁塔已经不能满足法国人“带我装逼带我飞”的欲望。
年,巴黎飞行家环龙(Vallon)来到上海,在盘马路表演飞行,坠亡于跑马厅。
历史上的记载是,环龙死后获恤金,甚巨,其妻痛之甚,顾哀而不哭。
如今上海的南昌路,旧名就叫环龙路。
所以有人曾将环龙君誉为神州飞天第一人。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早在明朝初年,有个叫陶成道的人就以“火器神技”得到朱元璋赏识,被授为万户官。
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双手举起两只大风筝,命人在后面点火发射。
他就被炸死了。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世界航天第一人”。
后来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清朝有个科学家叫徐寿,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学之先驱,曾研造出我国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
徐寿有个儿子叫徐建寅,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首席科学家,“一人足抵洋匠数人”。
他先是帮李鸿章研制出了硫酸(时称镪水),又被张之洞抓到钢药局去制造炮弹。
由于他坚持要“日手杵臼,亲自研炼”。
结果是“以试无烟药,被轰”。
最后全身只找回了一只脚,还穿着大清官靴。
有点惨!张之洞的挽联写得很好:中华化学更有几人,从此广陵成绝调;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堕洪炉!
跟他相映成趣的自然是西方的化学家诺贝尔: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大家可以看到搞军火这块是很来钱的,所以诺大师临死时积攒了很多财富,以此设立了诺贝尔奖,一直到今天。
这里顺便说一句:有一种说法是诺贝尔的妻子被当时的一个数学家拐跑了,诺贝尔很恼怒,就没有设数学奖。
诺贝尔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年轻的时候诺贝尔就爱捣鼓炸药,和他弟弟一起研究用硝化甘油做炸药,并自制雷管。
31岁时他的工厂发生爆炸,炸死了五个人,包括诺贝尔的弟弟在内。
诺贝尔并没有放弃,他再接再厉,终于研制出新的诺贝尔雷管,并在欧洲各国成立诺贝尔公司,主要产品就是炸药。
过了几年,普法战争爆发,炸药成为抢手货,诺贝尔也发了战争财。
有钱了以后,这位炸药大王又开始投身和平事业。
晚年的诺贝尔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有个医生建议他服用他的最爱:硝化甘油,被他拒绝,直至离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百多年后,三位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确实是有好处的,他们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科学界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危险的,如果没有这些“作死”的科学家,也许世界就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所以当我们读到这些“趣事”时,可以对这种冒险精神多一点敬意,多一点理解。
治白癜风方法哪里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