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带您了解可怕的疟疾
带您了解可怕的疟疾
前言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为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先侵入干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量出汗后缓解为特点,常有脾大和贫血。
分类
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易感人群我国居民均对疟疾易感。国内疟疾已得到很好控制,但非洲、东南亚等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仍然严重,近年来与这些高疟区务工、旅游、经商等活动日益增多,在这些高疟区归国人员当中疟疾时有发生,且多以恶性疟为主,个别恶性疟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可出现生命危险。因此赴境外疟疾高流行地区的人们一定要谨防疟疾感染。
确诊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
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到过疟疾流行区,有否被蚊叮咬,近期有无输血史等。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是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和脾大。间歇发作的周期有一定规律性,如间日疟为隔天发作1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1次。但发病初期和恶性疟的发作常不规则。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涂片
血液厚、薄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用显微镜油镜检查,找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的主要依据,临床上最常用。厚血涂片疟原虫检出率较薄血涂片提高10倍以上。
间日疟无论在发作期取血较好,外周血中可查见疟原虫,但发作后数小时疟色素兴城市最易辨认。
三日疟发作后10h内涂片较好。
骨髓涂片找疟原虫
对于高度怀疑疟疾,但多次血涂片检查阴性者,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阳性率略高于外周血涂片,特别是在发作前数小时检出率最高。
疟原虫抗体测定
疟原虫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出现,4~8周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0%,以后逐渐下降。常用于研究特定人群疟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疟原虫抗原测定
方便、快速、简单,但检测敏感性较低。
血常规
初发时WBC可稍增高,随后正常或减少,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可见吞噬疟色素现象。多次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尤其是恶性疟。Plt正常或降低。
预防措施-保护易感人群疟疾疫苗的研制还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药物预防是目前叫常用的措施。成人常用氯喹。在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可选用氟喹、乙胺嘧啶或多西环素。孕妇、儿童宜选用氯喹作预防。
急性脑梗塞伴出血主动脉夹层5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