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医学三字经疟疾第五

医学三字经疟疾第五



第五讲疟疾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

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

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

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

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

单寒牝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

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

太仆注慎勿忘

一、学中医首先要知道中医的病名

今天我们继续讲疟疾,讲到“疟疾”就涉及到中西医病名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有必要跟大家强调一下,学中医首先得知道中医的“病”名。

(一)中医是非常系统的学问

中医是既讲究人的生理状态,又讲人的病理状态。中医不但把一个健康人的生理状态讲得非常系统,而且把人的生命现象以及人与天地的联系讲得也非常系统。同时中医还讲到了人的病态,也就是讲到了人一旦生病,人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也讲得非常系统详细。

大家可以看一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把天、地、人的道理,把宇宙运行的规律,尤其把天地对人的作用讲得非常详细。《黄帝内经》的学问落实到人身上就是讲了一个生理和一个病理。

《黄帝内经》里面讲了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的生理状态,同时也讲了人一旦得了病,它们又会怎么样。

1.中医病名体系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非常完善了

《黄帝内经》里面讲了很多病名,病名体系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是有书可查了,而且《黄帝内经》讲的病名已经非常系统了,距今已经好几千年了,所以我们中医的病名体系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非常系统。

可惜的是,长久以来西医的科普,以及大家对中医病名的陌生,很多人甚至都已经淡忘了中医的病名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2.从《医学三字经》开始,重新捡起我们中医自己的病名体系

好在我们有《医学三字经》这本中医入门书,它里面的病名完全是按照中医传统的病名体系,没有受到西医的影响。可能大家对西医的病名体系稍微熟悉一点,因为大家一张嘴说的就是“糖尿病”、“冠心病”这些西医病名。

3.千万不要用西医的病名体系去学中医,因为中医有自己的一套病名体系

如果我们用西医的病名概念去学中医,可以肯定的是,您的中医肯定是学不好的。因为中医有自己的一套病名理论系统,而且已经好几千年了。

如果您学中医不按照我们中医自己的理论系统去学的话,肯定学不好,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学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不按照这门学问自身的规律去学,结果肯定是学不好的。比如:你学的是国画,你非按照油画去画,那你能画的好吗?如果你要是学神学、天主教、基督教,你却按照佛教去学,结果肯定也是学不好的!所以学任何一门学问一定要按照这门学问本身的规律去学。等你把这门融会贯通、学成之后,再去学其他的文化,再去学习中西文化,甚至对它们进行比较都可以。所以我们学习中医的人必须老老实实按照中医自己的理论体系去学习。

4.西医现在用的很多病名其实原本是属于中医的

西医在传入中国的时候,借用了很多中医的病名。比如“疟疾”、“中风”、“痛风”等等,这些病名都是西医跟中医借过去的,到现在也还没还。而我们现在却以为这些都是西医的病名,其实这些病名最早是我们中医的。

可惜的是,这些病名被西医借过去之后,跟中医原来的这个病名所指的病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比如:西医讲的痛风跟中医的“风”完全没有关系,西医讲中风也跟“风”没有关系,西医讲的“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跟我们中医讲的“疟疾”也没有多大关系。这些病名所指的病在病人身上可能有重合的,也可能不重合。

二、认识疟疾

今天我们讲的疟疾完全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病名,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理论体系,跟西医的疟原虫没有任何关系。

(一)少阳经是太阳和阳明的门轴

要想学会治疗“疟疾”,你首先得知道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少阳相火,半表半里,是三阳经的“枢”,是三阳经的门轴。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经是阳明和太阳的门轴,只有少阳经转动了,三阳经才活了。

“疟为病,属少阳”:“疟疾”这个病属于少阳。“疟疾”俗称“打摆子”,这个病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忽冷忽热。冷起来的时候,冷得要命。热起来的时候,热得要命,这是“疟疾”最典型的特点。

(二)为什么“疟疾”会忽冷忽热?

因为”疟疾“主要是少阳病。

少阳经在半表半里之间,容易出现寒热往来的现象。人得疟疾是因为人受了邪以后,邪在半表半里。

内为阴,外为阳:

① 如果邪气入里跟阴争,人就会感觉到寒冷。

② 如果邪气在外跟阳争,人就感觉到非常热。

邪气跟正气一相争,人就发病,邪气跟正气不相争,病就暂时不发了,但是不能认为这个病好了。因为邪气还在少阳经盘踞着,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正邪两气又开始相争,人就又开始发病,又开始打摆子,先冷后热。人发疟疾感觉到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就是正邪两气相争的反应。

(三)疟疾发病一般很有规律

“寒与热,若回翔”:典型的疟疾发病很有规律。每天甚至是定时发作,等到一定的时间点就开始发冷、寒颤,盖多少条被子都不行,然后又热的受不了,把被子全掀了。

这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反应,正是因为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邪气在少阳经,所以人才会有这种反应。

“日一发,亦无伤”:疟疾每天发作一次,这是一般的、典型的,说明邪气比较浅。因为邪气比较浅、无关大碍,所以这个病并不可怕。

但是如果病邪深入,那么这个人就会两日一发了,不是天天发作疟疾,他是隔一天发作一次,我们可能会无误认为病好一点了,病人不那么痛苦了,其实是病邪深入了,因为你的正气没有能力跟病邪相争了,所以才隔一天发作一次,不是天天发作了。

“三日作,势猖狂”:如果疟疾三天才发作一次,中医大夫叫三阴疟,这就不好治疗了,因为邪气比正气要厉害的多,所以三天才发作一次,说明邪气已经深入了。

三、疟疾的治疗方法

(一)少阳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汤

1.怎么治疗疟疾呢?

“治之法,小柴方”:治疗疟疾主要以小柴胡汤为主。

疟疾这个病刚刚得的时候,民间认为不能吃人参,而小柴胡汤里面有人参。怎么办?陈修园老先生说从俗吧,既然你们大家都这么认为不能吃人参了,我也不扭着你们,我们中医是圆通的,我也不用人参。

其实陈修园老先生认为世俗的说法不太可靠,但是还是从俗比较好。那么去掉人参之后,用什么代替人参呢?用一钱青皮代替人参。

2.病人得了疟疾,热偏盛怎么办?

“热偏盛,加清凉”:如果疟疾以热偏盛的,就是上火的那种疟疾,那就加清凉的药,比如:知母、花粉、黄连、石膏,这些都是寒药,你可以选择加减。

3.病人得疟疾了,寒偏重怎么办?

“寒偏重,加桂姜”:如果疟疾偏阴寒,就要加干姜、桂枝。如果加了干姜、桂枝之后还是很寒,就再加附子、肉桂。

4.如果病人邪气比较盛,怎么办?

“邪气盛,去参良”:如果身热比较重的话,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加桂枝,再加上喝热粥,盖着被子取汗,这样就有一定的解表作用。喝热粥主要是加强一下解表的作用,因为邪气盛的话,得解表。

“常山入,力倍强”:有一个去疟疾的常用药:常山。小柴胡汤是可以加常山的,因为它是治疗疟疾的专用药。加上常山二三钱,差不多为6到9克。

“俗云邪未净,不可用常山以截之”。其实常山这味药能驱邪外出,小柴胡汤加常山治疗疟疾是没有关系的。张仲景用的是常山的苗,叫蜀漆。常山刚发出小苗的时候叫蜀漆,长成了叫常山,都可以用。

(1)为什么说邪气盛要去人参呢?

疟疾邪气比较重的时候去人参主要是怕闭门留寇,因为人得外感,邪气比较盛的时候,用人参这些补药容易闭门留寇。

我个人觉得小柴胡汤加人参从来没有发生过闭门留寇的事,因为小柴胡汤这个方子比较奇妙。你要是从俗的话,去人参也是可以的。

5.如果虚人患疟疾久治不愈,怎么办?

“大虚者,独参汤”:可以用人参、生姜,水煎,这个方子叫独参汤。五更时分服用,就是黎明时分服用比较好。因为虚人久疟,他的身体太虚了,正气不足以抗邪,干脆赶快吃点人参独参汤补补正气。

(1)如果穷人吃不起人参怎么办?

我们中医是讲验、便、廉的。

① 验就是很容易就可以验证是正确的。

② 便就是方便,中医看病不需要太复杂的什么仪器,大夫的三根手指头就可以了。

③ 廉就是便宜,穷苦老百姓也看的起病。

本来药无贵贱,穷人得了病也得吃药,但是人参太贵怎么办呢?中医是比较灵活圆融的,我吃不起人参,我可以用白朮来代替人参。如果病人热比较多,用当归代替也可以。人参是补气健脾的,当归是补血的。

6.牝疟的治疗

“单寒牝,理中匡”:“牝”是阴的意思,牝疟就是偏阴的疟疾,单寒无热叫牝疟,就是每天只发寒不发热。用附子理中汤加柴胡治疗。

7.瘅疟的治疗

“单热瘅,白虎详”:“瘅”就是热的意思。瘅疟就是只发热不恶寒。疟疾一般都是先发寒颤、后发热,而先发热后发寒颤的情况比较少,这种情况叫热疟。

不管瘅疟、还是热疟,都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汤,这是经方的治疗方法。

8.法外之法

上面的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前医之成法,我们中医治病是根据以前的医家们留下来的成法。如果您没有传承,没有继承,您对这个疾病就没有研究。而前代的医生已经研究好几百年、好几千年了,所以他们研究的成果一定要继承。

“法外法,辨微茫”:成法之外还有法,中医除了经验之外还有一些更微妙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古人的方法没有见效,我们不能黔驴技穷,更不能束手无策,我们应该知道中医还有更高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多闻学习。

“消阴翳,制阳光”:

① “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什么这个人阴气这么盛?你想让他热,他热不起来,因为他没有火,我们通过给他加把火,用这个热力把这个阴翳给消除了。

② “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什么这个人老是上火?因为他没有水,阴不足了,水是克火的,通过滋阴养阴的方法来制约他的阳热。

“太仆注,慎勿忘”:王冰王太仆(王冰的官衔是太仆令,所以叫王太仆)在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时讲过这句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通过滋阴的方法来制约阳热,来降阳热之火。用益火之源的方法可以消除阴寒之气。这是千古不刊之论。

赵养葵主要是用八味肾气丸益火之源,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虽然陈修园不太看得起赵养葵,但是他认为这个方法还是可以用的。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比较厉害的久疟之人,用这个方法还是能够见效的,这就是法外之法。

四、疟疾总结

疟疾这个病讲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不太好治,实际上疟疾的病邪在经络,疟疾跟一般的在气分的病不太一样。因为邪气在经络,它盘踞的就比较深,治疗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一)中医的疟疾不等于西医的疟疾

如果你认为中医的疟疾就是西医的疟疾,这就不对了,西医的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中医的疟疾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中医治疗疟疾很麻烦,人家西医治疗疟疾只要抗疟、吃点喹啉、青蒿素就能治好,中医讲这么多有什么用?那你就彻底理解错了。

中医讲的疟疾和西医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西医有一部分疟疾是包括在中医疟疾里头的,但是还有很多根本包括不了。

1.疟疾不见得都是疟原虫引起的

中医的疟疾不见得有疟原虫,但是他有疟疾的症状。

我想起当年我刚毕业的时候看过一个病人,就是疟疾的症状,他每天到一个时间就发作寒热、寒颤、发热,症状很厉害。当时西医的诊断是一个急性的肾盂肾炎,但是我们中医诊断为疟疾。可见甭管西医说病人是什麽病,我们中医说病人是中医的这个病,属于中医的疟疾,那么我就按照中医的疟疾来治疗,疟疾病在少阳,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我就给他开了小柴胡汤,病人一吃病就好了。

(二)为什么在临床上,小柴胡汤用处特别广?

因为小柴胡汤是运转枢机的,是推动门轴的。

你想想门轴多么重要?甭管进门、出门,都得推转门轴。而且小柴胡汤是少阳经的主方。但不是说病到了少阳才能用小柴胡汤。大家如果看《伤寒论》的话,你会发现,它最早出现在太阳病。

太阳病,张仲景为什么用小柴胡汤呢?太阳病用到小柴胡汤,它是通过运转枢机推动门轴。你想把太阳病治疗好,不也得转动门轴么?转动门轴,门就能打开。所以小柴胡汤推动枢机,也能把太阳病治好。

1.小柴胡汤治疗疟疾为何要加减?

为什么小柴胡汤治疗疟疾要加减呢?因为病人的症状很多!

有的人除了疟疾症状之外,还有烦渴(心烦、口渴),说明他有内热,所以要在小柴胡汤里面加知母、花粉。

寒多的病人有什麽表现呢?可能有全身疼痛,就是全身的拘紧、疼痛,头疼痛。这就是为什么要加干姜、桂枝。

当然病人也有可能是四肢冰凉。因为病人的症状是多端的,完全有可能各种各样的症状。

(三)疟疾的脉象

关于疟疾的脉象,张仲景说疟脉自弦,所以疟疾的脉象是以弦脉为主。

浮弦的脉就是有表邪。

沉弦的脉是有里邪。

洪弦的脉是有内热。

迟弦的脉是有寒。

滑而弦的脉是有实积的。

久疟的脉象就是微细虚弱,就不太弦了。

(1)怎么判断病人的疟疾快治疗好了?

疟疾越治疗,脉象应该是越缓和,这就说明病快好了。如果越治疗脉象越弦紧,这个病就危险了。所以脉象对于我们中医治病来说就特别的重要。

比如你治疗外国人,问也问不清楚,因为言语不通,得通过翻译。那么通过诊脉、看舌头,中医的客观指标就是很重要的。

(四)学中医得按照中医的理论去学

这个大家一定要理解,学中医一定要按照中医的理论去学,你学明白以后再去比较。

如果突然来一个病人,你就应该用中医的理念来看待他,通过望、闻、问、切,最后确定他是中医的什么病,怎么治,这样才能看清楚。

1.浑身很多病的法国女病人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个病人,是法国人,女性34岁,这位病人说简单的汉语还能行,比如“你好”,但是让她说什么病却说不出来。后来通过翻译给描述了一下,主要症状就是右肋骨下面疼,轻的时候就是隐隐约约的疼,这两天比较厉害了,就跟针扎似的,疼的比较厉害了,就来看中医了。

后来我问他:“医院啊?”

很难理解法国人为什么要看中医呢?医院她难以忍受,我就到中国看中医。这个病人很有意思,因为语言不通,有些不好问,后来我就给她诊脉。

诊完脉,我就跟她讲:“你睡觉不好。”她说她睡觉确实不好。

我说:“你月经不好。”

她说:“对,我月经太多了。”

我说:“你膝盖不舒服。”

她说:“对,我右边的膝盖疼了好长时间了。”

表面看一个外国女性34岁挺壮实的,她的骨架比我们一般女性大,实际上她们一身的病,大家不要被外国人所蒙蔽了,白种人实际上病也挺多的,她的病发的比较早,这些病我们中国人一般要到四五十岁才发的。

后来我跟她讲,你回国之后赶快查一下你的肝胆系统,可能有胆囊炎之类的,还要查乳腺、子宫附件、甲状腺。当然还要查一下膝关节,您的膝关节可能有关节炎了。

虽然这位女性身体上有好多症状,但是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她的这些病包括失眠,我一块儿都能给你治疗。

2.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我们中医能够抓住疾病的病根,虽然她的症状很多,但是我给她确定了一个病,叫虚痨。

虚痨往往是全身发病,而且她的病根在肝上。她的肝病已经到了一定的地步,她肝不藏魂,所以就会出现失眠。她又肝血亏肝不养筋,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

女子的月经为肝所主,所以女性的月经有疏泄功能。她月经量大、月经不调也都是肝的问题,所以她的病根在肝上面,所以要治疗她的肝病。

如果简单把这个病人诊断成一个失眠的病,病名就先诊断错了,或者诊断为不寐去治疗,她的病肯定治疗不好。或者像西医似的给她诊断好多病,又是关节炎、又是乳腺增生、又是甲状腺疾病、又是子宫疾病,诊断出一大堆病,这样就抓不到病根在哪里了。虽然她有这么多问题,但是我们中医就用一个病名:虚痨,全都给你解决了,后来我给她开了酸枣仁汤加减来治疗虚痨,所以中医病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3.疾病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

我告诉这位法国女病人,你回去之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你的肝胆系统,可能有胆囊炎之类的,还要查乳腺、子宫附件、甲状腺。当然还要查一下膝关节,您的膝关节可能有关节炎了。可能她回国检查之后发现我把她的病全部都说出来了,他可能觉得这位中医还挺神的。

(1)为什么我们中医能一下子把病人的疾病全说出来呢?

其实不是咱们神,而是疾病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

疾病的规律,我们老祖先早就讲清楚了,而且还告诉我们人得病肯定就是这样发展的。

大家应该知道,要是不掌握疾病的规律,而是孤立的看待问题的话,这位法国女病人的失眠真的不容易治疗,她的胁痛也不容易治疗。她虽然有很多病,但是其实是一个病,所以只要我们抓住病根就可以治疗好。

这位法国女病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说她是胁痛,简单的给她疏肝、止痛,到底行不行呢?肯定不行!因为你没有看出来她是虚痨,她是虚的,虚的肯定就需要补。如果你不养肝血,她这个虚痨就好不了,那么她的胁痛怎么能好呢?如果只是给她开一大堆疏肝的药,只会越治疗,病情越严重,失眠怎么也好不了。

4.中医看病,千万不要受西医诊断的影响

我一直强调,你要想学会用中医来看病,就必须要诊断病人属于中医的什麽病名。西医怎么说的,我们不管,反正病人是来看中医了,我们就诊断你是中医的什麽病,然后老老实实按照中医的病去治疗,这样才能见效。这是学中医的人需要过的一关,很可惜的是,很多学中医的人没有过这一关,最后毕业的时候就成为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我跟大家讲,你要是这么干的话,我可以保证你肯定没有什么疗效,因为你无法总结规律。

(1)如果你是中医,就一定要老老实实按照中医诊断、中医辨证

因为只有中医诊断、中医辨证,你才能总结出一套疾病的规律来,而这套疾病的规律,我们古人几千年的文化早就讲清楚了,不用你总结,你去继承就可以了。如果你不继承我们祖先找到的疾病的规律,而以你个人的才智很难发现疾病的规律。

当然你如果能总结出来,你总结的规律也应该跟古人是一样的,不一样就是你错了,你可以在这套规律上丰富发展它。

(2)为什么现代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医治疗却依然有效?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疾病不会变化吗?疾病会变化!只是这种病多发了,那种病少发了,是疾病谱在变化,但是疾病的规律没有变化,只要人类存在一天,我们老祖宗总结的疾病的规律就不会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它既然是正确的,怎么会老是在变化呢?

(3)真正正确的东西是不会变来变去的

我们大家老是习惯于变来变去,实际真正正确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它不能跟时装似的老是改来改去,最后又改回去了。发饰也是,现在留头发,也是跟多少年前的发饰一样,又回去了。中医是不会像这样变来变去的。

5.中医是我们祖先对于宇宙和人类生命的一种认识

中医是一种传统文化,它是我们祖先对宇宙规律和人类的生命规律的一个认识,它不会随便改的。如果随便改,说明它是不正确的。

我们这些中药也是。柴胡就是柴胡,常山就是常山,人参就是人参,不能随便改。

6.中医理想的坐诊状态

过去的中医大夫,一上午就看十个病人,就是为了保证看病质量。过去老大夫坐诊看一个病一块大洋,看一上午就看十个,十块大洋,挣钱不少了。皇宫的御医像赵文魁先生、韩一斋先生、瞿文楼先生,出门诊是三块大洋。人家一上午看十个病人也够了,人多了也不想看。

那么下午干嘛?下午人家就去玩了,教教学生或者去北海,划划船,所以过去的中医生活是非常安逸的,所以他精力充沛,他就会对病人深入的了解,给予正确的治疗,医院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过去老中医也没有说就只看十个病人,没有发生过有人看不上病,好像没有现在看病这么难。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得了病之后,马上就好了,你就不需要看病了。另外的人也得病之后,一吃药就好了,也不需要看病了,病人病都好了,所以病人不多。

过去也不存在病人人满为患,看病难的问题,因为你们家街上有一个老大夫坐诊,他们家那儿就是门诊,上他们家去看看,看完吃完药之后好了。医院这些问题了,所以这些事情就很好地解决了。所以我觉得中国人这种状态还是比较有福气的,我们现在的中医还是需要回到原来的样子更好一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病人应该就近就能看病,而且能够看到一个合格的大夫,就是良医,能够把他一般的病全部解决了。真正是疑难病症就不好说了,但是一般现在常见的病都能解决了,多好啊!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培养良医。

希望你们在座的各位都能成为良医,能够造福一方,你能造福你们家也行。一家受益也行,起码一家人有点一般的病不至于束手无策,也不是终身服药,医院了,这是个很幸福的事情,这是我们学中医的一个追求。推己及人吧,先把自己病看好了,再把全家人看好了,把朋友,亲属看好了,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一起努力。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by/1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