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知行合一14陶行知第二任妻子吴树琴
知行合一14陶行知第二任妻子吴树琴
吴树琴是陶行知的第二任妻子,她与陶行知是同乡。年毕业于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在中西药房工作。后来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同时,又创办了晓庄药物研究所。吴树琴跟随陶先生在药物研究所工作,研究出专门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很快运到了农民、工人、学生、士兵手中。吴树琴第一次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也第一次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于是更加敬佩陶先生。年一个冬天的夜晚,吴树琴和陶行知漫步大花园中,陶行知说:“我们已给那么多苦孩子建立了一个大家庭,我们自己也需要一个小家庭,我们结婚吧。”陶行知比吴树琴大24岁,年龄的差距,家庭的反对,世俗的偏见,人言可畏。吴树琴说:“我一直很尊重陶行知,也爱他,但我没有想过成为他的妻子。”她向父母讲起自己的感情,父母总以陶行知年纪太大、生活漂泊无定劝阻。吴树琴内心矛盾、痛苦至极。陶行知为了征得吴母同意,专门给她写信。年12月31日,陶行知和吴树琴在北碚凤凰山育才学校举行了婚礼。没有张灯结彩,只有校内百余名师生和前来贺喜乡民们热情的祝福。新婚第四天,郭沫若、李公朴、邹韬奋、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十几位好友赶来祝贺。冯玉祥将军派人送来了一对怀表,上面刻有“共同奋斗”四个字,以示祝贺。吴树琴说:“我和行知先生一直珍藏着此表,即使是育才学校几度发生经济困难,陶行知想拿它去典当,但是难以割舍,直到南京和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成立时,应他们的要求,我才分别捐赠给南京陶馆和上海陶馆。”吴树琴长叹一声,伤感地说:“从迷信来讲,这张照片拍得不好,男的坐着,女的站着,日后,男的肯定是短命,结果就是这样。我们婚后仅仅只有七年,这短暂的婚姻不是太残酷了吗?”陶行知去世后,吴树琴移居南京,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年,印尼出现排华逆潮,政府分批接运一部分侨胞回祖国,给予安置。吴树琴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华侨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切实解决侨生们遇见的实际问题。平日里吴树琴生活节俭,将积余下的部分工资和稿酬版税捐给生活困难的小学生,让他们完成学业。她说,总感到陶行知仍如影随形地伴陪她,勉励她工作。年12月31日,吴树琴与陶行知在重庆举行了简朴的婚礼。邓颖超当时随周恩来在重庆工作,夫妇俩过去就认识陶行知与吴树琴。邓颖超特地赶到他们举行婚礼的育才学校,还送上一份贺礼,致了贺词。周恩来对陶行知相当尊重,给予很高评价。那时重庆文化新闻界一些文人在《中央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影射攻击陶行知是“美国杜威博士的忠实门徒”,又诬称他“喜欢出风头,标新立异”。周恩来对此很气愤,在一些公开场合,仗义执言,帮陶行知说话,令陶行知夫妇很感动。年7月25日凌晨,陶行知因操劳过度,不幸与世长辞。医院,周恩来和邓颖超还亲切慰问了吴树琴女士,请她节哀,照顾好孩子,并留下些钱,让吴树琴办完丧事后安排一家人生活。年,吴树琴携家人移居南京,此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古都金陵。南京解放后,吴树琴先后被选为南京市妇联副主任和南享市第一至第四届人民代表。年则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上世纪50年代,吴树琴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那些年里,吴树琴办了不少实事。她总感到,陶行知仍如影随形地伴陪她,勉励她工作。年吴树琴离休,在家安度幸福的晚年。平日里,吴树琴为人行事十分低调,生活节俭,几次将积余下的部分工资和稿酬版税捐给生活困难的小学生,让他们完成学业。年,毕业于晓庄师范的杨瑞清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主动放弃留城内教书的机会,在教育部门帮助下去江浦五里村创办了一所行知实验小学,招收了数百名小学生,认真推广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实践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吴树琴非常感动,几次前往该小学参观,与师生们开座谈会。年12月,吴树琴在南京病逝,享年88岁。她将受到南京人的尊敬和怀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