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病因 > 读诗丨古人的ldquo病历rdqu

读诗丨古人的ldquo病历rdqu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编辑说

医院看病,医生会给我们写“病历”。古代没有“病历”,但不少诗人通过诗歌记录了自己生病的经历。因此,饱含“病历”内容的诗歌很多,有的比病历写得还详细。

这些“病历诗”中,有的记录了古时人们罹患眼疾、疟疾、风湿等病症的用药情况;有的向好友倾诉病中苦痛,分享病中所感;有的“久病成良医”,不仅在诗中记录保健养生知识,还分享了“长寿秘诀”……

在这个特殊时期,读读这些千年前的“病历”诗,我们更能与诗人共情,痛苦着他们的痛苦,希望着他们的希望,也学习他们面对病魔积极乐观的心态——

杜甫:“百年多病多写诗”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体弱多病。生活的重压让他患上了多种疾病,因此,他的诗中多有对风痹(风湿病)、消渴(糖尿病)、肺病(肺结核)以及疟疾等疾病的描写。就连剑南节度使严武在给杜甫的和诗中也说杜甫“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杜甫《驱竖子摘苍耳》“卷耳”就是苍耳,有发汗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杜甫让儿子采来,蒸熟后服食,用以治疗风痹之疾。他在给元结的诗中说: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长卿是西汉时期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他也患过糖尿病,“肺枯渴太甚”正是糖尿病引发的症状之一——肺燥多饮。公元年,40岁的杜甫旅居长安时,由于蚊虫叮咬染上了疟疾,多日下来,形容消瘦,体力不支。好友王倚见了,忙馈美馔以救之,杜甫在给他的感谢诗中叙述了自己的病状: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这次疟疾的折磨让杜甫没齿难忘,以致八年后给高适的诗中,还提到当年患病的心情和症状:“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杜甫《耳聋》56岁时,杜甫开始失聪。耳聋加白内障,伴随杜甫后半生,直到临终前一年,杜甫还为此痛苦,“右臂偏枯半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等诗句,都是他当时病情的写照。白居易:生动记录病情白居易和杜甫一样,也有眼病。他的眼病很可能是年轻时看书不注意护眼和年老时丧子之痛造成的。这一点在白居易的诗里也得到了证实。对于自己的病情,白居易诗里多有描述,且文笔生动,体现出苦中作乐的积极心态:

早年勤卷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疾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白居易《眼暗》对于自己的眼疾,白居易比杜甫描写得更为详细: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白居易《眼病·散乱空中千片雪》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把自己的用药情况和自我养护措施都写进了诗里。在由石决明、车前子、黄连等中药秘制的药丸都不奏效的情况下,诗人只能求助于金针拨障术来治疗眼疾了: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白居易《眼病二首(其二)》陆游:久病成良医陆游更不用说了,这位自小体弱的诗人,由于用药得当,治疗有方,活到85岁才离开人世。这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算是高寿了。

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

齿摇颌须白,萧然蒲柳枝。

——陆游《寿考如富贵》俗话说,久病成良医,陆游在中国历史上还算得上是一位医家,晚年曾悬壶30多年,为老百姓解除了不少痛苦,为此他骄傲地写道:“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陆游的诗中不单单有治病疗疾的灵丹妙药,也有很多保健养生的知识。他认为,要想身体好,养生很重要。养生就像培植树木一样,不能忽视细节,注意“爱气”“养气”“治气”,“养生如艺树,培植要得宜”: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

——陆游《杂感·养生孰为本》“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病减停汤熨,身衰赖按摩”(《早饭后戏作》)都是说按摩对养生的重要作用。“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是告诉人们年纪大了,不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同时还写明了用热水洗脚对身体的好处。“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心地本来宽”(《病思》),这句诗更给我们一个长寿的秘诀:要想身体好,心态要放好。一个人的生活充满乐趣,有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病魔无情人有情。愿疫情早日过去,盼人间重归安稳!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文章《古人的“病历”诗》;作者:安徽省阜阳市/李梅;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校对:王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by/18945.html